明升体育,明升体育app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府文件

  • 索  引  号:000014349/2023-00024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23-05-17
  • 名       称: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明升体育app印发邢台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 文       号:邢政办字〔2023〕38号
  • 效力状态:有效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明升体育app印发邢台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邢政办字〔2023〕38号【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邢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邢台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塑造推广城市品牌专项行动方案》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聚焦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全方位擦亮“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打造有特质、有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休闲城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创新、为民、开放、务实”总体思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建设现代化旅游强市为统领,树立“上古因泉设邑,当今以泉兴城”理念,集中塑造推广“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着力构建“一城两带十集群”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城:邢台市中心城区及近郊文化旅游发展综合体;两带:西部太行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东部平原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带;十集群:城区百泉观光体验游集群、信都“清凉中太行”山水休闲龙头旅游集群、内丘扁鹊文化—邢窑文化康养旅游集群、临城白云洞休闲度假旅游集群、沙河观光休闲旅游集群、柏乡—隆尧汉唐文化体验旅游集群、清河—临西古运河文化旅游集群、南宫—新河—任泽红色研学旅游集群、巨鹿—威县现代农业与创意休闲旅游集群、南和—任泽休闲农业旅游集群),旅游综合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实现倍增,产业规模和质量进入全省前列。

  2023年,旅游强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效益不断增强。打造“太行泉城”,建设百泉文化观光体验区,推出一条泉城观光精品线路,发掘打造一批具有“太行泉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60家,建成河北旅游名县1个,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40个以上,建设重点项目40个以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5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60亿元,全面恢复到2019年水平。

  到2025年,旅游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产业结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65家,建成河北旅游名县3个,国家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取得进展,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735.7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80.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5%。

  到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旅游强市,形成现代旅游业体系,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产业规模和质量进入全省前列。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0家,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5个,建成河北旅游名县4个,国家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317.6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40.67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5%。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培育行动。

  1.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利用城区丰富的泉、水旅游资源,加大投资开发力度,打造“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旅游品牌,重点建设沟头泉公园、海洋乐园、园博园水上游乐项目、七里河文化休闲旅游带,打造百泉复涌景点和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集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客厅。积极整合太行山区旅游资源,推动信都、沙河、临城、内丘打造邢台市太行山旅游发展融合示范区,重点推进大峡谷、扁鹊庙、崆山白云洞等景区建设,积极宣传长城文化,将信都区马岭关、内丘县鹤度岭关等文物资源融入太行山旅游文化带建设。利用老城区历史文化点位,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努力将国保单位开元寺、清风楼、道德经幢及省保单位火神庙等融入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带动主城区历史文化游发展。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落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朱唐口险工等运河保护修缮工程建设,将朱唐口险工、油坊码头、陈窑遗址、贝州故城等文保单位融入县域旅游文化资源,重点推进清河油坊古镇、临西运河文化旅游带、清河华夏张氏祖庭姓氏游文化基础传播带等重点项目提升建设。

  2.打造京津冀游客周末休闲重要目的地。高标准开发周末游旅游产品、编制推介精品线路,做强山水观光、特色古城、名村古镇等度假产品,精心打造冰雪旅游、红色旅游、古村落旅游、工业旅游、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坚持市场化思维,为京津冀游客提供人性化、精准化服务,助力“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3.打造河北旅游名城名县。以打造旅游名城为引领,辐射带动区域旅游。结合城市职能定位和县(市、区)旅游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实现错位发展,抓点连线成面,大力支持核心项目建设升级,畅通县域旅游交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以打造旅游名县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推动明升体育文旅资源丰富的信都区、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等开展河北旅游名县创建行动,重点做好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等方面工作,到2027年争取创建4个河北旅游名县,市、县分别制定要素保障支持政策,让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变成旅游名县、强县,构建以名城带名县、以名县耀名城的整体格局。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二)实施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行动。

  1.着力创建高等级景区度假区。按照“成功创建一批、建设提升一批、重点培育一批”的原则,梯次化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信都区大峡谷、临城县崆山白云洞、内丘县扁鹊庙等景区开展国家5A级景区创建提升工作,推动临城县栖心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鹊山湖阿尔卡迪亚康养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和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打造一批高品质3A级景区和主题型省级旅游度假区。统筹考虑明升体育泉水旅游资源,聚焦水体资源类景区、度假区建设,指导邢台市海洋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岐山湖、秦王湖、南宫湖文化旅游景区等A级景区提质升级。

  2.精心培育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旅游街区、文化和旅游小镇、主题乐园、旅游综合体等新业态产品,提升曹演庄步行街区、清风楼历史文化街区、邢襄古镇、清河羊绒小镇、红鼻子成长乐园等旅游品质,鼓励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民宿等积极引入帐篷露营、天文观测、户外运动、非遗课堂、创意餐厅等创新型产品,推出沉浸式音乐、戏剧、演艺剧目,打造剧本游等沉浸式旅游新模式,增强游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结合明升体育泉水资源特色,在河边、湖畔、泉旁建设打造一批房车、帐篷休闲露营地,丰富营地活动、打造龙头产品,谋划打造水幕电影、戏水乐园、温泉康养、水上飞人、峡谷漂流、快艇、游船等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水上休闲游乐项目。引导各县(市、区)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民俗、文化遗产等资源,培育新业态,打造涵盖春季踏青赏花、夏季戏水避暑、秋季休闲采摘、冬季冰雪游览的新业态旅游产品。

  3.全力打造旅游主题线路。重点推出彰显邢台优势资源特色的八大主题线路品牌,即以沟头泉、百泉为代表的泉文化观光体验之旅,以抗大陈列馆、李保国纪念馆等红色经典景区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之旅,以清风楼、郭守敬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古城游之旅,以抱香谷、浩盛晴营地等露营地为代表的露营之旅,以大峡谷、崆山白云洞等自然生态景区为代表的自然观光之旅,以王硇、英谈等古村落为代表的名村古镇之旅,以红鼻子成长乐园、鹊山水世界等亲子景区为代表的亲子互动之旅,以德龙文化产业园、君乐宝、清河羊绒小镇等工业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之旅。

  4.打造旅游餐饮产品集群。构建具有邢台特色的餐饮品牌体系,挖掘泉文化和扁鹊中医药文化,举办泉城美食周,打造黑家饺子、内丘挂汁肉、临城核桃宴、任泽老炒肉、清河山楂宴等泉城系列文化餐饮品牌。打造旅游美食线路,推出“邢台美食地图”,串联代表性景点、人文古迹和地方特色美食、非遗美食,形成一批主题性旅游美食线路产品,提高旅游与美食的融合度和伴随度。高标准打造一批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培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地、特色商业街、美食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在A级景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支持经典“冀菜”非遗传承人进驻景区开设美食店,引荐相关餐饮企业以自助厨房、预制菜、团桌餐等形式入驻旅游场所,形成一批高品质餐饮旅游景区。发挥旅游协会餐饮分会平台作用,邀请行业专家对旅游场所的菜品品质、服务水平及就餐环境等进行培训、指导、提升。

  5.大力提升重点旅游要素品质。围绕邢台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和客栈,重点推动象外客栈、西塘时光、云阶客栈、和隐山居、杏峪村、涧石居等重点民宿项目提档升级;鼓励指导明升体育酒店和民宿参评星级旅游酒店和等级旅游民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住宿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住宿体系。完善“邢台游礼”文创产品体系,培育一批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建设1—2个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培育高品质文化和旅游商品消费集聚区。培育引进旅游演艺龙头企业,推进文化惠民演出与景区景点深度融合,唱响1—2首景区旅游宣传歌曲,开发旅游音乐节,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演艺精品。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三)实施高标准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1.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持续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实施通景公路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旅游客运线路覆盖3A级以上景区。全市建设或提升高品质旅游风景道90公里以上。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宾馆饭店综合接待能力,培树泉城特色接待风格。持续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观景平台、停车场、驿站、旅游功能服务区、应急救援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功能完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优化运游线路,完善旅游集散体系。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品质提升,做好C级营地品牌推广。持续实施旅游厕所质量提升工程,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3.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增强旅游科技支撑力,推动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培育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引导云旅游、云直播等新业态发展。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文旅产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文旅资源信息共享,构建政府、企业、游客三方多重信息化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旅游重点县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市内各级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4.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和水平,推动旅游企业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实施导游专业素养提升计划,构建导游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举办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员讲解员比赛。组织开展旅行社市场经营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严格依法对旅游经营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规范游客出游行为,积极开展文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四)实施高能级项目引领产业提升行动。

  1.抓实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后奥运经济发展以及太行山文化年等,高标准谋划、引进、建设、竣工一批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推进百泉文化观光体验区、信都区太行山红色教育基地、沙河市七顶山、内丘县和隐山居与沙语石乐园、临西县运河贡砖博物馆、清河县大运河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力促信都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杜彬田园综合体,南和区红鼻子成长乐园、内丘县邢瓷文化公园、清河县童话里亲子乐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完善提升优化存量,认真抓好天河山、云梦山、大峡谷、扁鹊庙、崆山白云洞等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优化项目服务管理,深化包联机制,实施观摩拉练,强化督导考核。

  2.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政银企文化和旅游项目合作平台,积极引导各类基金投资旅游项目。对明升体育重点文旅资源进行包装,分主题制作招商手册,依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加大沉浸式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招引力度。依托各类招商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全方位引入战略投资,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提升和盘活存量旅游资产。

  3.壮大市场主体。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推动龙头景区、新兴文化、现代演艺、特色文创、旅行服务、剧本游等新业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大总部文化企业引进力度,推进央企落户邢台。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积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送服务促发展。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五)实施高水平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行动。

  1.打造融合发展平台。高标准办好邢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统筹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充分依托“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大运河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对推动“旅游+”的平台聚合作用,用好“活动搭台、旅游唱戏”机遇,孵化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

  2.推进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太行泉城·美丽邢台”文化内涵,深度融合太行山文化、泉文化、古城文化,重点推进沙河王硇古村,临城驾游村,内丘邢窑文化旅游区、扁鹊庙,信都天河山、紫金山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景区、村落挖掘提升文化元素,推动“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统筹保护与利用,推进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隆尧柏人城考古发掘、临西陈窑遗址勘探、任泽仰韶文化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内丘邢白瓷、宁晋工笔画等文化产业完善提升、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3.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明升体育革命文物资源优势,以“抗大精神、愚公精神、人山精神、太行精神、劳模精神、奋斗精神”为基础,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片区化融合发展,开展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创建提升。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利用重要节日和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红色氛围。开展红色讲解素质提升行动,提高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的本领。

  4.积极拓展“旅游+”广度深度。制定城市旅游产业体系规划,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推进城市和景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农事体验、乡村休闲、民俗文化等高品位乡村旅游。围绕内丘扁鹊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构建“医、养、游、食、研”全链条康养旅游体系。发展以天河山及周公山为龙头的婚俗爱情文化旅游、以英谈古寨及崔路为代表的历史民俗文化旅游、以抗大陈列馆及抗大路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推进富岗苹果综合体、“张宽李村”片区休闲采摘游等建设,推动前南峪森林康养基地、路罗山地康养基地、寒山旅游度假区、鹊山湖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5G、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开发智慧旅游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数字旅游发展。同时,推动旅游与工业、商贸、研学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融合发展新产品。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六)实施高效能旅游综合消费促进行动。

  1.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繁荣假日旅游经济,推出“古城游”“红色游”“山水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经济,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街区、重点景区等,开发特色鲜明、高附加值的夜经济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曹演庄步行街区、清风楼历史文化街区、七里河锦江不夜城提升,打造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灯光秀等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促进线上旅游消费,发展虚拟景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消费新业态,开发线上营销、线上预订、线上购物等功能,加快数字文旅发展。促进淡季旅游消费,鼓励景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点的冬季旅游优质产品,做热冬季旅游市场。

  2.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对旅游消费场所的引导扶持,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鼓励地方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步行街和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定制旅游等健康旅游业态,引导旅游环保消费和绿色消费行为。促进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有机结合,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增强旅游休闲消费功能。在文化场所设置文创专题展区,展示推介邢台优秀文化创意产品。

  3.加大旅游促销力度。组织明升体育文旅企业推出景区门票半价、折扣等淡季优惠政策,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夏季围绕岐山湖、秦王湖等水系景区,推出夏季清凉避暑促销产品,秋冬季围绕鹊山湖温泉、南宫湖温泉等,推出康养暖冬促销产品,培育打造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引爆点”和“增长点”。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七)实施高精准旅游市场营销宣传推广行动。

  1.精准策划宣传营销内容。通过媒体宣传、渠道营销、协同推广、场景营销、口碑营销等统一发力,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品牌下的“游泉城、品邢襄,玩转邢台”子品牌。围绕“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聘请城市文化旅游大使,设定动漫卡通形象文旅推荐官,推广城市标识LOGO,围绕泉城文化旅游资源,策划打卡、体验、知识普及、公益培训等活动。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周末休闲目的地、最美自驾线路等畅销产品。加大与省内地市交流力度,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进程,在文化上互相借力,在旅游上互推互送;做好与毗邻城市交流活动,加强交流合作,借助各自大型活动,发出邀请、增加了解、相互学习,增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品牌影响力。瞄准中远途客源市场,大力推介太行泉城、风情运河、壮美太行等特色产品。

  2.拓展立体化营销推广渠道。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媒体宣传机制,深化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开设“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专题,组织“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专访,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宣传精品。利用“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和标识发布会,发布城市旅游推介语。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营销。发挥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平台作用,利用好太行山旅游文化节、汉牡丹文化节、巨鹿红杏商务节暨金银花旅游文化节、扁鹊文化节4个节庆活动,将主题活动和文旅紧密结合,放大宣传营销效果,多角度展示推介邢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

  3.强化全维度营销方式创新。加强原创IP营销,引导扶持主题创作与创意植入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影视等多种形式打造邢台旅游热点IP,推广展现“太行泉城·美丽邢台”风景、风情、风貌的城市宣传片、以“百泉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主题宣传歌曲和反映太行泉城、融入邢台元素的影视剧等。加强消费体验营销,通过邀请网红打卡体验、设置互动话题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兴趣营销。突出设置场景营销,发挥公共文化场馆文旅阵地作用,结合图书馆、博物馆、开元寺、守敬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实现营销软植入。

  (责任单位: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构建政府主导,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实施体系。统筹市、县两级力量,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实施方案,建立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分年度制定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加强实施情况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二)创新完善政策,夯实发展基础。推动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保障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优化经营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鼓励村集体和居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依法依规发展旅游业。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针对文化和旅游项目的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制定针对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支持政策。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加强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建设,推进旅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三)优化发展环境,守牢安全底线。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稳定有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文化节庆活动管理和展览、导游、解说、宣传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审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解读:《邢台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