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明升体育app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财政 时间:2024-05-17【字号: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要求,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不断丰富,力度和效能持续提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了《明升体育app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进一步阐明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并为今年的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体现积极的政策基调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不难理解,即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强度。预算赤字是体现财政政策力度的代表性指标。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虽然与去年年初预算持平,但由于GDP基数变大,赤字规模达40600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依旧释放积极信号,体现“加力”要求。除赤字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2023年增发的万亿元国债中,5000亿元将结转今年使用;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037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从财政收支流量角度看,考虑赤字率、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税费政策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不难发现政策“加力”明显。2024年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与结转使用上年国债合计94600亿元,远超去年赤字、专项债与当年使用特别国债之和(81800亿元)。 

  同时,2024年的预算报告在“加力”之前冠以“适度”,则体现了科学谨慎的态度。理解“适度”两字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其一“适度加力”与去年“加力”的提法相对应。今年各政策工具的绝对规模虽高于去年,但从规模增量上来看不及去年。今年赤字规模增量1800亿元,较去年5100亿元的增量相对克制;新增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的增量1000亿元,少于去年1500亿元的增量;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增量分别为1400亿元、200亿元,同样少于去年2600亿元和400亿元的增量。其二“适度加力”是基于财政可持续性的考虑,也是为不可预见的困难预留政策空间。近些年来,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不少地方财政运行趋紧,财政政策不得不考虑财政可持续性的制约。2021年和2022年,由于疫情冲击严重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调中连续两年出现“可持续”的要求。2023年和2024年预算报告虽未将“可持续”放在基调用词中,但同样着重强调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要求财政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此外,“适度加力”可以预留部分政策空间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有助于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提质增效”是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另一个关键词。回顾历年预算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述不难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早已不再单纯强调力度,而是更加重视政策效能。自2017年以来,“聚力增效”、“提效”、“有为”、“提升效能”等同义表述在预算报告中被反复提及,足见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思路已发生转变,即已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模式,更加注重政策精准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讲求政策效能。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两方面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支持;二是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与针对性,结构性减税降费的重点从“助企纾困”转向“宏观调控”,从包括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内的诸多对象聚焦到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四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最大政策亮点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报告进一步明确,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不计入赤字。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以及拓展财政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是预算报告中的最大政策亮点。具体来说: 

  其一,统筹当前与长远,实现长短期目标动态平衡。从短期来看,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对2024年的投资和消费形成巨大拉动作用,有助于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从长期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有利于补短板、塑优势、增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丰富宏观政策工具箱,成为财政政策新抓手。这是我国第四次发行特别国债,与前三次相比,债券期限和发行持续时间更长,可为重大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是财政政策的创新之举,极大地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同时,从预算报告来看,减税降费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已不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相较往年,预算报告中对于减税降费着墨较少,只是强调落实已有政策,未介绍新的减税降费措施。取而代之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连续几年发行,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 

  其三,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有效控制债务风险。首先,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在10年以上,有利于优化政府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其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不增加地方政府偿还负担,且在用途上可以部分替代地方专项债,有利于优化中央与地方债务结构,支持地方全力化解债务风险;最后,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具有较长的投资和回报周期,在较长的期限内可实现债务的代际平滑。 

  三、体现三大鲜明特征 

  作为“国家账本”,2024年的预算报告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生动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既立足当年宏观调控需要,着力于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又立足长远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财政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终落脚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立足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回升向好态势,但是在二季度也曾出现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恢复面临短期的波浪与曲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判断,“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在这种情形下,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进一步巩固与增强。在预算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立足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 

  (二)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的取向也以此为遵循。从预算报告公布的2024年主要收支政策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重点着力于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扩大国内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这些重点支持方向皆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与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着力点一一对应,而且数据和举措更加具体详实,生动呈现了财政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财力保障。 

  (三)落脚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24年预算报告的最大落脚点。在预算报告中,既要求加强对基本民生事项的直接财政支持,也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业方面,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亿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在教育方面,要求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1649亿元,增长5%。在养老方面,强调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在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5元。在社会救助方面,中央财政安排1567亿元支持地方统筹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总体来看,我国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